"余秋雨,男,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浙江省慈溪市),中国当代作家、学者。"
中文名 | 余秋雨 |
---|---|
性别 | 男 |
别名 | 秋雨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浙江余姚县桥头镇 |
出生日期 | 1946年8月23日 |
八字 | 丙戌 丙申 己巳 |
毕业院校 | 上海戏剧学院 |
职业 | 作家、学者 |
代表作品 |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戏剧理论史稿 |
余秋雨1957年—1963年,先后就读于上海新会中学、晋元中学、培进中学至高中毕业。
余秋雨马兰,1962年4月23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大师、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是迄今为止国内既囊括了舞台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又囊括了电视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的唯一人。
余秋雨196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入学后以下乡参加农业劳动为主。
余秋雨余秋雨,196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67年毕业留校任教。
余秋雨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余秋雨1968年,被下放到27军军垦农场服劳役,条件艰苦。
余秋雨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被迫赴农场劳动,学校复课后又参加过教材编写,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余秋雨1976年,出版论著《读一篇新发现的鲁迅佚文》。
余秋雨1976年,论著《读一篇新发现的鲁迅佚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余秋雨1979年,余秋雨与李红结婚。
余秋雨被学术界公认为“当代把东方艺术传统和现代精神结合得最好的极少数表演艺术家之一”1980年马兰从安徽艺术学院毕业,分配进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工作。
余秋雨1982年在开拍的《西游记》中扮演唐僧的母亲。
余秋雨1983年,出版论著《戏剧理论史稿》。
余秋雨1983年,出版论著《戏剧理论史稿》,该作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
余秋雨在1983年出版,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出版后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余秋雨1984年,凭借《戏剧理论史稿》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
余秋雨1984年参加中。
余秋雨1984年,两人诞下女儿。
余秋雨1985年2月,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
余秋雨1986年,开始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选为“上海十大高教精英”。
余秋雨1987年,出版论著《艺术创造工程》。
余秋雨1987年,论著《艺术创造工程》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作品包含了作者对于艺术创造过程的思考。
余秋雨《余秋雨学术专著系列:艺术创造论》是1987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秋雨。
余秋雨本书是作者的一份课堂讲稿,完成于1987年,同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90年后又在台湾允晨文化公司先后出过两次。
余秋雨1991年7月,开始系统考察中国文化的重要遗址。
余秋雨1991年7月,获准辞去一切行政职务、荣誉职务、挂名职务,开始从西北高原开始,系统考察中国文化的重要遗址。
余秋雨1992年,出版散文集《文化苦旅》。
余秋雨1992年,出版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该作品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
余秋雨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
余秋雨1992年7月,两人离婚。
余秋雨1994年,凭借《戏剧理论史稿》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余秋雨1994年,凭借《戏剧理论史稿》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余秋雨1995年,出版散文集《山居笔记》。
余秋雨1996年,出版文集《信客》。
余秋雨1998年,出版散文集《霜天话语》。
余秋雨1999年,开始主持香港凤凰卫视对人类各大文明遗址的考察。
余秋雨《霜冷长河》是199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秋雨。
余秋雨2000年,散文集《千年一叹》《千禧之旅》出版。
余秋雨2000年,出版散文集《千年一叹》《千禧之旅》,其中,在《千年一叹》中,作者记述了考察世界古老的经历。
余秋雨2001年,出版散文集《行者无疆》,该作品中,作者考察了欧洲九十六座城市,比较了中华文明的缺失。
余秋雨《行者无疆》是2001年10月华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余秋雨。
余秋雨2002年,因《行者无疆》获得台湾白金作家奖。
余秋雨《山居笔记》是2002年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秋雨,该书是作者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访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记述。
余秋雨2004年,散文集《笛声何处》出版。
余秋雨《借我一生》是200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秋雨,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
余秋雨2004年3月,参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的设计、研讨和审核。
余秋雨2005年,出版论著《艺术创造论》。
余秋雨2005年,出版论著《艺术创造论》《观众心理学》,其中,《艺术创造论》以散文化的语言在阐述关于艺术创造中的学术问题。
余秋雨2005年—2008年,被香港浸会大学聘请为“健全人格教育工程”的“奠基教授”。
余秋雨《观众心理学》是2005年7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秋雨。
余秋雨2006年,出版论著《中国戏剧史》。
余秋雨2007年,荣获美国纽约市文化局、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美华协会颁发的“亚洲最佳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被美国洛杉矶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余秋雨2007年,出版散文集《千年文化》。
余秋雨《秋雨散文》是200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是余秋雨。
余秋雨《寻觅中华》是200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秋雨。
余秋雨《摩挲大地》是200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余秋雨。
余秋雨2008年9月,“余秋雨大师工作室”成立。
余秋雨2008年9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上海市静安区政府决定为“余秋雨大师工作室”赠建办公小楼。
余秋雨2010年3月27日,获澳门科技大学所颁“荣誉文学博士”称号。
余秋雨5月21日,参加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份以文化为主题的“世界报告”的发布仪式,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对话,对话中发言的标题为《驳“文明冲突论”》。
余秋雨2011年9月16日,被兰州文理学院特聘为兼职教授。
余秋雨2012年,出版散文集《何谓文化》。
余秋雨《北大授课》是2012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秋雨。
余秋雨《何谓文化》是2012年9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秋雨。
余秋雨2012年10月12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成立“秋雨书院”,任院长。
余秋雨2013年,改写完成《吾家小史》。
余秋雨《世界戏剧学》是2013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秋雨。
余秋雨《中国文脉》是2013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秋雨,讲述着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
余秋雨《吾家小史》是作家出版社2013年出版图书。
余秋雨2013年6月,将之前著作《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改写为《吾家小史》,该作品讲述了余秋雨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描写了现代中国一个普通家庭百年间的悲喜沉浮,以及余秋雨的心灵成长历程。
余秋雨2013年6月,余秋雨将之前的《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改写为眼前这本书《吾家小史》。
余秋雨《中国戏剧史》的作者是余秋雨,该书于2013年08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余秋雨《极端之美》2013年10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秋雨。
余秋雨《冰河》是2014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著名作家余秋雨。
余秋雨2014年4月,《余秋雨学术六卷》出版。
余秋雨2014年4月,《余秋雨学术六卷》出版发行。
余秋雨10月,文集《秋雨合集》二十二卷出版发行。
余秋雨10月28日,出任上海图书馆理事长。
余秋雨2015年3月,应邀在中国台湾从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到高雄市进行“环岛巡回演讲”。
余秋雨2015年4月,长篇小说《空岛》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余秋雨4月,悬疑推理小说《空岛》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作品讲述秀才岑乙、黑衣人何求、赵府主人之女赵南等人的命运因为和珅追求海盗王直的宝藏而互相牵连的故事。
余秋雨2016年1月,文集《余秋雨散文》出版。
余秋雨2016年1月,文集《余秋雨散文》出版,该作品除选择早期散文外,还收录了的散文,如《中国文化为何长寿》《中国文脉》《祭笔》等。
余秋雨2016年9月1日,余秋雨先生称他年届七十,这次在甘肃兰州做他最后一次演讲,题目叫《中国文脉与丝绸之路》。
余秋雨9月9日,辞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职务,被澳门科技大学聘请为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荣誉院长和特聘教授。
余秋雨11月,被选为世界余氏宗亲会名誉会长。
余秋雨《门孔》是由湖南文艺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作者余秋雨。
余秋雨2017年6月,散文集《泥步修行》《门孔》出版。
余秋雨2017年6月,散文集《泥步修行》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作品中,作者把修行分为“破惑”“问道”“安顿”三大环节,并由此构成本书的三个部分。
余秋雨8月,文集《门孔》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作品记录了作者与谢晋、巴金、黄佐临、章培恒等文化名人的交往故事。
余秋雨2019年4月,散文集《雨夜短文》、文集《中国文化课》出版。
余秋雨2019年4月,散文集《雨夜短文》出版,作者将自己的阅历、感想、智慧浓缩在一篇篇笔调轻松的小篇幅散文里。
余秋雨8月,文集《中国文化课》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作品将余秋雨在喜马拉雅FM上播出的音频课程整理成文,对中国文化的古往今来作出系统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