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基塔·米哈尔科夫(NikitaMikhalkov),1945年10月21日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
中文名 |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
---|---|
性别 | 男 |
外文名 | Nikita Mikhalkov |
别名 | Nikita Sergeyevich Mikhalkov-Konchalovsky(本名) |
国籍 | 俄罗斯 |
出生地 | 莫斯科 |
出生日期 | 1945年10月21日 |
八字 | 乙酉 丙戌 癸亥 |
星座 | 天秤座 |
血型 | A型 |
身高 | 187 cm |
毕业院校 | 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 |
职业 | 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 |
代表作品 | 一首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蒙古精神、烈日灼人、十二怒汉、烈日灼人2:逃难、中暑 |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59年,14岁的米哈尔科夫开始初涉电影,在哥哥安德烈的年级作业中拍摄了一个女人离去的镜头。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63年,米哈尔科夫瞒着家人考入了史楚金戏剧学校。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64年,在格奥尔基·达涅里亚执导的爱情电影《我漫步在莫斯科》中饰演了讨人喜欢的小伙子——地铁建设者柯里亚。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66年,米哈尔科夫因参加电影《呼应》和《不是最成功的一天》的拍摄,从而违反了学校不许学生拍片的规定,被迫退学,但很快又考入了前苏联国立电影学院,直接插入导演米哈伊尔·罗姆的二年级班学习导演(米哈伊尔·罗姆也是米哈尔科夫哥哥的恩师)。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66年9月,安娜斯塔西亚·维尔金斯卡娅生下第一个儿子Stepan Mikhalkov。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67年,执导个人首部短片《I ehti guby, i glaza zelyonye》。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69年,由其参演的剧情电影《红色的帐篷》上映。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71年,执导剧情短片《战争结束时平静的一天》。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74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敌我难辨》。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74年,自编自导个人首部电影《敌我难辨》。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第二任妻子达吉雅娜曾是名模特,他们有三个儿女,分别是Artem(1975年12月8日生) 、安娜·米哈尔科娃(1974年生)和Nadya(1986年9月27日生)。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76年,执导由叶莲娜·索洛维、罗季昂·纳哈佩托夫共同主演的爱情喜剧电影《爱情的奴隶》,他凭借该片获得德黑兰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77年,自编自导的剧情电影《一首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获得第25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贝壳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77年,执导由亚历山大·卡利亚金、叶莲娜·索洛维、叶夫盖妮亚·格鲁申科联合主演的剧情电影《一首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影片主要基于契诃夫的第一个剧本《普拉东诺夫》和其他几部小说改编而成,获得第25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贝壳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78年,与人合作创作电影剧本《仇恨》和《横贯西伯利亚的特别快车》。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78年,执导由柳德米拉·古尔琴柯主演的爱情电影《五个夜晚》,米哈尔科夫基采用室内剧的形式捕捉了苏共二十大召开时的时代气氛。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79年,出演由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执导的战争电影《西伯利亚之歌》。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80年,执导由奥列格·塔巴科夫、尤里·博加特廖夫合作主演的爱情喜剧电影《奥勃洛摩夫一生中的几天》,该片根据19世纪作家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改编,获得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他凭借该片获得英国牛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81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亲戚》,该片从城乡差异、冷漠的人际关系、爱与亲缘关系的失落等角度入手,以幽默的方式探讨了“亲情“的主题。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83年,执导爱情电影《没有证人》,该片获得莫斯科电影节国际影评协会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83年,执导由伊琳娜·库普琴科主演的爱情电影《没有证人》,该片获得莫斯科电影节国际影评协会奖,他凭借该片获得全苏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84年,米哈尔科夫被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87年,执导爱情喜剧电影《黑眼睛》,影片入围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4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87年,执导由马塞洛·马斯楚安尼、玛尔特·克勒尔共同主演的爱情喜剧电影《黑眼睛》,影片以契科夫的《带哈巴狗的女人》为基础改编而成,讲述自己当年同一个他永远无法忘怀的女人之间的浪漫故事,入围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4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91年,自编自导的剧情电影《蒙古精神》获得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91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蒙古精神》上映,该片由巴雅尔吐、巴德玛合作主演,入围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获得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92年,米哈尔科夫成为俄罗斯文化基金会主席团成员。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93年,被推选为该基金会总裁。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93年,执导纪录片《回忆契诃夫》。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94年,执导的剧情电影《烈日灼人》获得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95年,成为全世界俄罗斯大教堂的主席团成员。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95年,自编自导自演剧情电影《烈日灼人》,影片以三十年代斯大林专政时期为背景,描写了红军英雄克托夫遭到诬陷迫害的事件,该片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第6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96年,担任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98年,米哈尔科夫被推选为俄联邦电影协会主席。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04年,担任第57届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和电影基金会单元”的评委会主席。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04年,米哈尔科夫获得意大利国家授予的大十字骑士奖章及奖金。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05年,第三次连任俄联邦电影协会主席。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1月23日,获得俄罗斯最高社会奖——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劳动和祖国”勋章。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07年,自编自导自演的剧情电影《十二怒汉》入围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获得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特别金狮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07年,自编自导自演悬疑电影《十二怒汉》,该片入围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08年,获得第2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黑泽明终身成就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08年10月26日,米哈尔科夫获得第2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黑泽明终身成就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10年,自编自导自演战争电影《烈日灼人2:逃难》,该片入围第6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10年,获得第4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世界电影贡献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10年,自编自导自演战争电影《烈日灼人2:逃难》,该片是《烈日灼人》系列的第二部,入围第6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11年,执导电影《烈日灼人2:碉堡要塞》。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13年,担任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13年,担任传记运动电影《传奇17号》的制作人。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14年,编导剧情电影《中暑》,该片入围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14年,自编自导剧情电影《中暑》,该片入围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15年,与董亚春联合执导战争电影《战火中的芭蕾》。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15年,与董亚春联合执导战争电影《战火中的芭蕾》,影片讲述了一段1945年发生在东北边陲小镇上的东北抗联部队带领老百姓与苏联红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的故事。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15年,获得第46届印度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16年,担任制作人的动作冒险电影《火海凌云》上映。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17年,担任运动题材电影《绝杀慕尼黑》的制作人,该片由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约翰·萨维奇共同主演。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18年,担任运动题材电影《最后一球》的制作人。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018年,担任运动题材电影《最后一球》的制作人,该片由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执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