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北京人,中国京剧男演员,工旦角。"
中文名 | 程砚秋 |
---|---|
性别 | 男 |
别名 | 程菊侬、索绰罗·承麟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满族 |
出生地 | 北京 |
出生日期 | 1904年1月1日 |
八字 | 癸卯 甲子 甲午 |
职业 | 演员 |
代表作品 | 春闺梦、锁麟囊、荒山泪、梅妃 |
程砚秋1911年,练习跷功,向陈桐云学习《打樱桃》《打杠子》《铁弓缘》等京剧剧目,向荣蝶仙学习剧目《虹霓关》中的打武把子。
程砚秋1912年至1913年,跟随陈桐云学习京剧《彩楼配》,在陈建议下改学青衣,学习了《宇宙锋》《别窑》《祭江》《祭塔》等京剧剧目。
程砚秋1914年,,取艺名“艳秋”。
程砚秋1914年,与余叔岩等人在浙慈会馆以走票形式演出,并为各行会演堂会义务戏,春阳友会文牍主任徐醒缘为其取艺名“艳秋”。
程砚秋1915年至1916年,借台学艺。
程砚秋1917年,入东安市丹桂荣园正式登台演出,与李桂芬合演京剧《武家坡》,为刘鸿升配京剧《斩子》,为孙菊仙配京剧《朱砂痣》《桑园寄子》等。
程砚秋1918年,师从阎岚秋学刀马、打武把子,从乔蕙兰、谢昆泉、张云卿学昆曲,每晚在王瑶卿家学京戏,从罗瘿公学文化。
程砚秋1919年,由罗瘿公为其将旗姓“承”改为汉姓“程”,拜梅兰芳为师。
程砚秋1919年,由罗瘿公为其将旗姓“承”改为汉姓“程”,字玉霜。
程砚秋1920年,嗓音恢复,与余叔岩开始长期合作,合演京剧剧目有《御碑亭》《打渔杀家》《审头刺汤》等。
程砚秋11月,受梅兰芳之托,代表梅去南通,参加欧阳予倩主持的南通伶工学社庆典演出,在更俗剧场演出梅兰芳亲授的剧目《贵妃醉酒》。
程砚秋1921年,参加高庆奎、朱素云合组的庆兴社,与高庆奎合演京剧《打渔杀家》《三击掌》《汾河湾》及昆曲《奇双会》等。
程砚秋1922年1月,组建和声社,开始挑班演出,演出京剧《梨花记》《花舫缘》等剧目。
程砚秋1922年1月,组织和声社,开始挑班演出。
程砚秋2月10日,于中和园以京剧《龙马姻缘》作为打炮戏,在剧中扮演龙珠。
程砚秋5月12日,在华乐园首演京剧《花舫缘》,饰演申云飞。
程砚秋7月2日,在华乐园首演京剧《梨花记》,扮演骆惜春。
程砚秋10月9日,首次在上海亦舞台亮相,连演十二天,场场爆满,经一再延期,至11月19日此次演出才宣告结束。
程砚秋1923年,首演京剧《花筵赚》《鸳鸯冢》。
程砚秋1923年3月10日,在华乐园首演京剧《红绋传》,在剧中扮演红拂。
程砚秋6月9日,其主演的京剧《花筵赚》在华乐园首演,在剧中扮演碧玉。
程砚秋7月14日,在华乐园首演抨击封建包办婚姻的京剧《鸳鸯冢》,饰演王五姐。
程砚秋8月18日,首演京剧《风流棒》,饰李珠英。
程砚秋9月2日,于华乐园首演京剧《孔雀屏》,饰窦德娟。
程砚秋此后至11月,率和声社第二次赴上海演出。
程砚秋1924年,演出京剧《赚文娟》《金锁记》《青霜剑》。
程砚秋1924年4月5日,于三庆园首演京剧《赚文娟》,在剧中扮演苏小妹。
程砚秋4月13日,首演京剧《金锁记》(又名《六月雪》),饰演窦娥。
程砚秋5月3日,首演京剧《玉狮坠》(又名小天台),饰演吴幻娘。
程砚秋6月28日,于三庆园首演京剧《青霜剑》,饰申雪贞。
程砚秋8月,和声社改组为鸣盛社。
程砚秋12月14日,首演由金仲荪编剧的京剧《碧玉簪》,在剧中饰演大家闺秀张玉贞,该剧是其独自创腔排导。
程砚秋1925年,首演京剧《文姬归汉》。
程砚秋1925年3月,率鸣盛社赴东北为张作霖50寿诞唱堂会戏。
程砚秋4月18日,于三庆园首演京剧《聂隐娘》。
程砚秋5月至6月,赴上海演出,特约票友俞振飞合演京剧《玉堂春》《奇双会》《红拂传》。
程砚秋8月,改组鸣盛社为鸣和社。
程砚秋12月12日,于华乐园首演历史题材京剧《文姬归汉》,饰演蔡文姬。
程砚秋1926年秋,山东督办张宗昌在济南张庄军营检阅六十五师,程砚秋亦应邀前往。
程砚秋1926年1月19日,在华乐园首演京剧《福寿镜》的头二本。
程砚秋1月30日,首演京剧《福寿镜》的三四本。
程砚秋5月29日,在华乐园首次演出京剧《沈云英》,饰演沈云英。
程砚秋6月27日至8月12日,率鸣和社在香港演出,以实现与罗瘿公生前之约。
程砚秋 9月8日至10月17日,在上海共舞台演出。
程砚秋1927年,首演京剧《朱痕记》。
程砚秋 1927年1月15日,首演京剧《斟情记》,饰演朱福姑。
程砚秋4月30日,首演京剧《朱痕记》,饰演赵锦堂。
程砚秋7月23日,其演出的剧目《红拂传》当选《顺天时报》评出的“五大名伶新剧夺魁”。
程砚秋9月至10月,赴济南上舞台演出赈灾义务戏13场。
程砚秋1928年,首演京剧《梅妃》。
程砚秋1928年4月,由高亭唱片公司录制《碧玉簪》《朱痕记》《玉堂春》《文姬归汉》《鸳鸯冢》《女起解》《汾河湾》七个剧目的唱片,这是他首次录制唱片。
程砚秋9月20日,首演京剧《梅妃》,扮演江采萍。
程砚秋10月,赴汉口演出。
程砚秋1930年4月,率重组后的鸣和社赴东北地区演出。
程砚秋7月19日,与姜妙香、王少楼合作,首演京剧《柳迎春》,饰演柳迎春。
程砚秋11月8日,于上海荣记大舞台首演京剧《陈丽卿》,饰演陈丽卿。
程砚秋11月14日至20日,应中华戏曲音乐学会李石曾之邀,赴南京在“首都慰劳伤兵、赈济辽宁水灾游艺大会”上演出京剧。
程砚秋1931年,首演京剧《荒山泪》《春闺梦》。
程砚秋1931年1月26日,于中和园首演京剧《荒山泪》,饰演张慧珠。
程砚秋7月12日,受聘为中华戏曲音乐院南京分院副院长。
程砚秋8月,在中和园首演京剧《春闺梦》。
程砚秋9月1日,其主导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建成,由焦菊隐任校长。
程砚秋11月26日至28日,《大公报》以《非战的文学》为题,发表其手书《苦兵集》之序及全文。
程砚秋12月4日、11日,在《北平新报》上发表文章《检阅我自己》。
程砚秋12月25日,在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发表《我之戏剧观》演讲。
程砚秋1932年,改艺名“艳秋”为“砚秋”。
程砚秋1932年1月1日,登报宣布改艺名“艳秋”为“砚秋”,易“玉霜”为“御霜”,书斋“玉霜簃”改为“御霜簃”,并于当天收荀慧生之长子荀令香为开门弟子。
程砚秋1月13日,赴欧洲考察戏剧、音乐,历时一年多。
程砚秋1933年4月3日,结束游学活动,返回中国上海。
程砚秋7月13日,率重组后的鸣和社在中和戏院演出京剧《贺后骂殿》。
程砚秋8月10日,其著作《赴区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由世界编译馆出版。
程砚秋12月,赴山东演出救济黄河灾民义务戏。
程砚秋1934年8月,应焦菊隐之请,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义务教戏。
程砚秋9月,演出京剧《梅妃》。
程砚秋9月5日,与俞振飞合演京剧《玉堂春》,此为二人正式合作之始。
程砚秋10月至12月,与俞振飞合演新排的京剧《春闺梦》和改良版京剧《汾河湾》。
程砚秋10月26日,收陈丽芳为弟子。
程砚秋1935年,首演京剧《亡蜀鉴》。
程砚秋1935年5月18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易名为北平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程砚秋出任该校董事长。
程砚秋8月中旬,在《维也纳》杂志创刊号发表《非程式的艺术》一文。
程砚秋10月28日,首演由吴菊痴编剧的京剧《亡蜀鉴》,扮演李氏,因该剧讽刺投降派,仅演两场即被禁演。
程砚秋1936年5月至6月,率鸣和社首次到四川演出。
程砚秋11月,指导北平妇女社会服务促进会排演英文京剧《王宝钏》。
程砚秋1937年4月9日,在上海黄金大戏院首演京剧《费宫人》,扮演费贞娥。
程砚秋4月21日,改组鸣和社为秋声社,与王少楼并挂头牌,特邀金少山合作,将西长安街新新戏院作为演出基地。
程砚秋6月4日,在新新戏院演出京剧《费宫人》。
程砚秋7月,率秋声社赴太原演出,筹款赈济山西灾民,时值“七·七事变”爆发,匆忙赶回北平。
程砚秋1938年1月至3月,以新绘布景之《文姬归汉》献演于新新戏院,定制的舞台大幕也正式启用。
程砚秋4月至6月,于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
程砚秋8月,其主持的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第一班学生毕业。
程砚秋10月至12月,率秋声社于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
程砚秋1939年3月,演出昆曲《牡丹亭》,饰演杜丽娘,邀北昆演员韩世昌饰春香,白云生饰柳梦梅。
程砚秋4月,赴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
程砚秋6月至7月,赴青岛演出。
程砚秋1940年,首演京剧《锁麟囊》。
程砚秋1940年4月29日,在黄金大戏院首演由翁偶虹编剧的京剧《锁麟囊》,在剧中饰演既娇妗又富有同情心的富家小姐薛湘灵。
程砚秋9月28日,收刘迎秋为徒。
程砚秋11月18日,迫于日伪统治下的严峻形势,不得不宣布停办中华高级戏曲职业学校。
程砚秋1941年,首演京剧《女儿心》。
程砚秋9月下旬率秋声社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打炮戏为其与杨宝森合演的京剧《王宝钏》。
程砚秋1941年9月18日,与杨宝森于天津中国大戏院首次合作,因钦佩杨的艺术,邀请杨宝森赴上海合作演出,挂双头牌。
程砚秋10月18日,与俞振飞合演京剧《红拂传》。
程砚秋11月9日,于黄金大戏院首演京剧《女儿心》,饰演百花公主。
程砚秋11月28日,其母托氏病逝,程砚秋守孝百日,至次年3月始登台演出。
程砚秋1942年上半年,在北平、天津、济南、青岛等地演出。
程砚秋8月,率秋声社赴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
程砚秋9月初,结束上海演出,经天津返回北洋,在前门东车站遭铁路警宪盘查群殴。
程砚秋1943年,在北平郊区青龙镇购房居住,除务农外,坚持读书、学画、练字。
程砚秋1945年8月18日,在日本宣布投降后,程砚秋宣布结束“闭口、闭眼、闭心”的“三闭主义,准备正式出山。
程砚秋11月2日,收王吟秋为弟子。
程砚秋1946年,为儿童福利基金会演出义务戏。
程砚秋1946年6月25日,收赵荣琛为徒,正式举行拜师典礼。
程砚秋1947年1月,在上海与俞振飞合作演出《赚文娟》《碧玉簪》《青霜剑》《红拂传》《锁麟囊》《春闺梦》等程派京剧剧目。
程砚秋1948年,隐居于北平西郊董四墓村之程家花园,主持功德中学,该校因国民党当局阻挠而不得不停办。
程砚秋1949年,开始考察地方戏曲音乐。
程砚秋1949年3月29日至5月31日,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在布拉格举行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程砚秋7月2日至19日,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向大会提出《改革平剧建言》《筹设戏曲音乐博物馆建议书》等五项提案。
程砚秋10月至11月,应邀至西安演出,并进行第一次地方戏曲音乐考察。
程砚秋1950年,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西北戏曲访问小记》。
程砚秋3月18日,致函周扬,提出《全国戏曲调查计划大纲》和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编撰《全国戏曲总志》《中国戏曲通典》《中国戏剧史》《中国音乐史》《中国歌剧史》的设想,以及将原中国戏曲音乐博馆收藏的实物、乐器、图片、书籍捐赠给拟建的“国立戏曲音乐博物馆”的建议。
程砚秋4月至5月初,率剧团赴山东、江苏演出,同时调查地方戏曲。
程砚秋7月,再度赴西北地区调查地方戏曲。
程砚秋11月27日至12月11日,参加文化部召开的全国戏曲工作会议。
程砚秋1951年,向文化部提交《西南戏曲音乐考察报告书》。
程砚秋1951年2月至9月,率秋声社赴中南和西南地区考察地方戏曲,同时进行演出。
程砚秋10月23日,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向文艺界介绍赴西南地区考察戏曲音乐的情况。
程砚秋1952年,凭借京剧《三击掌》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荣誉奖。
程砚秋1952年9月,赴上海大舞台演出。
程砚秋10月6日至11月14日,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凭借京剧《三击掌》获荣誉奖。
程砚秋1953年,赴朝鲜慰问演出。
程砚秋1953年,率新组建的程砚秋剧团赴天津新华剧院演出,主要剧目为京剧《祝英台》。
程砚秋3月,主动将《锁麟囊》《柳迎春》等本戏送中国戏曲究院审查修改。
程砚秋5月13日,文化部《关于中国戏曲研究院1953年度上演剧目、整理与创作改编的通知》中,准许上演194出剧目,“程派”本戏,除《文姬归汉》《朱痕记》及旧剧改编的《审头刺汤》《窦娥冤》四个剧目之外,包括《祝英台》在内均未获准上演。
程砚秋7月至8月份,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鲜慰问演出,任慰问团第一总分团副团长,深入前沿阵地为志愿军演出。
程砚秋1954年4月,率剧团赴浙江舟山慰问解放军。
程砚秋6月3日,于《光明日报》发表《悼王瑶卿先生》,缅怀病逝的恩师。
程砚秋9月15日至18日,作为河北省人大代表,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程砚秋 1955年8月31日,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参加国家歌剧院开幕典礼。
程砚秋11月,作为河北省人大代表,赴保定参观考察,调研地方戏曲。
程砚秋1956年3月30日,在北影剧团礼堂彩排演出京剧《荒山泪》,同年,该剧经吴祖光改编执导,拍摄为彩色舞台艺术片。
程砚秋11月至12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团成员,前往苏联、东欧参观访问。
程砚秋1957年1月,随人大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
程砚秋4月至5月,赴山西观摩戏曲。
程砚秋4月20日,以文化部观摩团团长身份参加山西省第二届戏曲会演开幕式,发表讲话。
程砚秋5月6日,向山西各剧种青年演员作《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四功五法》的讲话。
程砚秋6月7日,在文化部和中国音协共同召开的戏曲音乐工作座谈会上作《戏场上的音乐》讲话。
程砚秋7月,赴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表演评委会工作,担任东方歌唱比赛评委会副主任。
程砚秋7月24日,与梅兰芳、周信芳、袁雪芬、常香玉、陈书舫、郎咸芬联名在《人民日报》发表倡议,建议戏曲界不演坏戏。
程砚秋9月20日,将自传和入党志愿书呈交中国戏曲研究院领导。
程砚秋10月,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程砚秋1958年1月,发表《谈窦娥》一文,结合自己演戏的体会叙述对关汉卿的认识。
程砚秋2月,任即将访问欧洲的中国戏曲歌舞团的顾问,为俞振飞、言慧珠排练多年未演的京剧《女儿心》中的一折,更名为《百花赠剑》。
程砚秋1958年3月9日,病逝于北京。
程砚秋3月9日晚8时20分,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病逝于北京医院,享年54岁。
程砚秋1960年3月9日,程派剧团在人民剧场举行纪念程砚秋逝世两周年演出。
程砚秋1983年3月,中央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等联合主办了经念程砚秋逝世35周年活动。
程砚秋2003年12月8日,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程砚秋2014年7月至8月,迟小秋举办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10周年专场演出。
程砚秋2018年9月1日、2日,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等主办《程韵流芳》名家名票演唱会,纪念程砚秋逝世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