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子风(1917年—1999年3月2日),原名凌风,曾用名凌项强,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演员,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学校。"
中文名 | 凌子风 |
---|---|
性别 | 男 |
别名 | 凌项强(凌项强)、凌风(原名)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满族 |
出生地 | 北京 |
出生日期 | 1917年3月10日 |
八字 | 丁巳 癸卯 辛亥 |
星座 | 双鱼座 |
毕业院校 | 南京国立戏剧学校 |
职业 | 导演、编剧、演员 |
代表作品 | 中华女儿、光荣人家、陕北牧歌、金银滩 |
凌子风1933年,凌子风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油画系,后转入雕塑系。
凌子风1935年,编导独幕剧《狱》,该剧是凌子风在学校时代的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
凌子风1935年,成为南京国立戏剧学校舞台美术专业第一期学生。
凌子风1938年,编导的独幕话剧《哈娜寇》获得晋察冀边区鲁迅文学奖。
凌子风1938年,凌子风途经武汉时,为了筹集路费而接受了武汉电影制片厂的邀请担任美工师。
凌子风1940年,担任冀中军区火线剧社副社长。
凌子风1944年,担任延安鲁迅艺术学校教员。
凌子风1945年,担任华北联大艺术学院教员。
凌子风1946年,参演剧情电影《边区劳动英雄》。
凌子风1946年,开始担任延安电影厂演员、延安战地摄影队队长、西北电影工学队教学部部长。
凌子风1947年,开始担任石家庄市委宣传部联络员、石家庄电影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石家庄电影院总经理,并编写了文章《接收。
凌子风1948年,凌子风开始调至东北电影制片厂专门从事电影创作。
凌子风1949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中华女儿》,该片获得第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
凌子风1949年,与翟强联合执导个人首部电影《中华女儿》,该片是新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获得第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
凌子风1950年,执导由陈克、黄玲搭档主演的剧情电影《光荣人家》。
凌子风1951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陕北牧歌》上映,该片改编自长诗《王贵与李香香》,由刘斌、张继权、张云联合主演。
凌子风1953年,执导由恩和森、珠岚、奇琪珂联袂主演的剧情电影《金银滩》,该片讲述的是青海高原上一个叫做金银滩的地方农奴翻身得解放的故事。
凌子风1954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春风吹到诺敏河》上映。
凌子风1954年1月1日,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春风吹到诺敏河》上映。
凌子风1955年,开始担任抗日艺术队文学部部长、西北战地服务团团委、编导委委员,晋察冀边区剧协常委、乡村艺术辅导、乡村艺术干部训练班校长。
凌子风1956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母亲》上映。
凌子风1958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深山里的菊花》上映。
凌子风1960年,凌子风将被视为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电影《红旗谱》搬上银幕,再现了上世纪20年代后期北方农村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
凌子风1961年,与侣朋联合执导戏曲电影《春雷》,该片由魏秉哲、华松如、罗民池联袂主演。
凌子风1964年,与董克娜联合执导剧情电影《草原雄鹰》。
凌子风1964年,与董克娜联合执导剧情电影《草原雄鹰》,该片由阿不都拉赫曼·阿瓦孜、努尔尼莎·司玛依合作主演。
凌子风1966年,“文革”初期,凌子风被打成“黑帮”,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凌子风1979年,由其执导的人物传记电影《李四光》上映。
凌子风1982年,执导剧情电影《骆驼祥子》,该片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北京市民为背景,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生活的三起三落,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影片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他凭借该片入围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凌子风1984年,执导剧情电影《边城》,他凭借该片获得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凌子风1984年,执导由冯汉元、戴呐共同主演的剧情电影《边城》,影片改编自沈从文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民国初年湘西山区一个偏远小镇茶峒城发生的故事,他凭借该片获得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凌子风1986年,执导剧情电影《马铁腿外传》。
凌子风1986年,与韩兰芳联合执导剧情电影《马铁腿外传》。
凌子风1988年,执导由刘晓庆、姜文等合作主演的剧情电影《春桃》,该片改编自许地山同名小说。
凌子风1992年,执导剧情电影《狂》。
凌子风1992年,执导由许晴、尤勇、赵军联合主演的剧情电影《狂》。
凌子风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和中国电影九十周年时,授予凌子风中国电影世纪奖的最佳导演奖。
凌子风1999年3月2日,凌子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