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祥(1941年2月20日-2014年1月2日),出生于中国台湾台东县阿美族原住民家庭,自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毕业后相继担任过中国青年管弦乐团、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台湾电视公司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以及省立交响乐团指挥等要职;音乐创作横跨古典、实验与流行。"
中文名 | 李泰祥 |
---|---|
性别 | 男 |
外文名 | Li Tai-Hsiang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阿美族 |
出生地 | 台湾台东县马兰乡 |
出生日期 | 1941年2月20日 |
八字 | 辛巳 庚寅 己亥 |
星座 | 双鱼座 |
毕业院校 | 台湾艺术专科学校 |
代表作品 | 橄榄树、你是我所有的回忆、一条日光大道、告别、欢颜、现象、太虚吟、三式 |
李泰祥1956年,考入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美术工艺科,而后转入音乐科,主修小提琴,15岁获得台湾省小提琴比赛第一名。
李泰祥1959年,加入中国青年弦乐团(中国青年管弦乐团的前身),担任首席小提琴手。
李泰祥1961年,自台湾艺专毕业,并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由藤田梓钢琴伴奏。
李泰祥1964年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毕业后随即受聘担任台北市立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
李泰祥1966年,在丘延亮等一帮朋友的协助下,李泰祥和许寿美瞒着许家父母直接在台北由许常惠证婚。
李泰祥1971年春,在台北首次尝试实验性多媒体的演出,为划时代之作品发表会,深具历史意义。
李泰祥1972年秋应德国歌德学院之邀,与德籍柯尼希教授等组成四重奏团,巡回公演于台湾及东南亚各大城市,深得好评。
李泰祥1973年春获美国洛克斐勒全额奖学金,并应美国国务院之邀,前往美国各大音乐学府暨美国各大交响乐团访问观摩进修。
李泰祥1974年冬回国后,受聘担任台湾省立交响乐团及台湾大学管弦乐团指挥,业余更致力于创作。
李泰祥1975年发表其管弦乐作品《现象》,并指挥台湾省交响乐团合作首演。
李泰祥1976年发表《雨、禅、西门町》录音带音乐(Tape Music)。
李泰祥1978年,参加日本第三届亚洲新音乐媒体演出。
李泰祥1979年为齐豫制作发行《橄榄树》专辑。
李泰祥1980年以电影《候鸟之爱》获得巴拿马影展最佳音乐奖。
李泰祥1981年以《名剑风流》荣获金马奖最佳原作音乐奖。
李泰祥1982年为齐豫录制发行《祝福》专辑,歌词全部采用诗人作家的诗歌。
李泰祥1983年为齐豫制作发行《你是我所有的回忆》专辑,荣获金鼎奖最佳唱片奖。
李泰祥1984年春为云门舞集写成《生民篇》-四部钢琴及打击乐、《薪传》-管弦乐等舞剧作品。
李泰祥1985年,发表专辑《美丽与哀愁》、《错误》。
李泰祥1986年11月30日应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委托创作《三式-气、断、流》钢琴五重奏,在《中国当代作曲家联展》中首演。
李泰祥1987年春发表大型歌舞剧《棋王》。
李泰祥1988年罹患帕金森氏症,仍坚持创作。
李泰祥1989年,发表胡琴与电子合成器的专辑《山连水,水连天》,同年,在专辑《溯(叛逆与回溯)》里,李泰祥用管乐器将流行歌曲重新发声。
李泰祥1990年,完成《无卵头家》的电影配乐。
李泰祥1991年,创作钢琴与管弦乐作品《山、火、流云》,为许景淳制作闽南语专辑《真想要飞》。
李泰祥1992年,到上海录制许景淳的专辑《你来自何方(台北到上海)》。
李泰祥1994年,到北京录制文学与音乐的主题专辑《偶然与追寻》、《情定威尼斯》电影配乐。
李泰祥1997年,获得台湾金曲奖特别奖。
李泰祥2000年接受脑部植入脉冲手术后完成《自彼次遇到你》声乐及钢琴弦乐三重奏室内乐,民歌与艺术歌系列作品。
李泰祥2002年采用李来望先生所作之《吉拉嘎山》史诗来创作原住民阿美族史诗清唱剧。
李泰祥2004年至2005年接受委托为本土编作客家民谣《客家山歌-山老田》声乐及管弦乐作品,及为布袋戏、现代舞、声乐、锣鼓管吹及弦乐之作品《惊见霓虹关》,并重为《天黑黑》,《丢丢铜》等台湾民谣新编大型管弦乐作品,完成以阿美族史诗来创作之为声乐,击乐及大型管弦乐作品《狩猎》,除热心公益外,对推动台湾本土及原住民音乐及文化不遗余力。
李泰祥2013年4月,获得第32届台湾“行政院”文化奖。
李泰祥2013年10月,因感冒引发急性肺炎住院。
李泰祥2014年1月2日晚间因甲状腺癌导致多重器官衰竭在新店慈济安宁病房辞世,享寿73岁。